close

文│台北,慈濟大學實習生   ​​​​​​鄭名崴、洪偲瑀

 還記得2016年推出的Pokémon GO嗎?這個曾以高人氣席捲全球的遊戲,依靠「能在現實世界抓到寶可夢(神奇寶貝)」的賣點在遊戲界樹立起了新里程碑,憑的就是AR(Augmented Reality)技術:一種在現實環境中疊加虛擬影像的技術,因為相對於其他實境技術需求的載具來說,AR應用只需要人手一台的智慧手機便可執行,這麼說吧,Pokémon GO做的只不過是在你走到指定地點時播放那些可愛幻想生物的影片罷了,真正的成功之處在於智慧手機的普及與Pokémon這個長紅IP,這樣的成功組合可說是萬中選一,那麼,假設拋開這些,我們還有可能看到下一款爆紅的實境應用推出嗎?還記得2016年推出的Pokémon GO嗎?這個曾以高人氣席捲全球的遊戲,依靠「能在現實世界抓到寶可夢(神奇寶貝)」的賣點在遊戲界樹立起了新里程碑,憑的就是AR(Augmented Reality)技術:一種在現實環境中疊加虛擬影像的技術,因為相對於其他實境技術需求的載具來說,AR應用只需要人手一台的智慧手機便可執行,這麼說吧,Pokémon GO做的只不過是在你走到指定地點時播放那些可愛幻想生物的影片罷了,真正的成功之處在於智慧手機的普及與Pokémon這個長紅IP,這樣的成功組合可說是萬中選一,那麼,假設拋開這些,我們還有可能看到下一款爆紅的實境應用推出嗎?

首先,先來簡單複習一下,常聽到的幾種實境技術:


可以看出,雖然名稱相似,但是幾種技術的原理與內涵其實有本質上的不同。AR在現有的屏幕上添加內容,這個內容本身可以很簡單,舉凡文字、圖片都可以,只要盡到輔助的功能即可,可以想像成一種更靈活的彈出式廣告;VR的主要訴求是「沉浸式體驗」,要打造一個可以融入進去的虛擬世界,這意味著這個世界的大小受限,並且一定要穿戴某些感應裝置,才能與虛擬世界互動,VR就像是特地購票走進一座遊樂園當中遊玩一般,從成本面來說,要體驗這樣一個世界,必須多花一套裝置費用,就像是目前主流的線上遊戲與主機遊戲(XBOX ONE、PS4…...)市場,除非主機遊戲能提供更好的畫質或遊戲體驗,否則是無法吸引消費者多添購一套器材的。
(實境技術所含的現實與虛擬資訊比例)

(VR裝置:hTC Vive)

接著,作為前述兩種技術的綜合體,MR混合實境可說是更加上位的技術,這麼說吧,當你使用VR時,看不見周圍的現實世界;當使用AR時,不論繞著寶可夢的影像怎麼轉,也看不到牠們的背;而當你使用MR時,會發現虛擬物件存在於現實空間中,有遠近、角度的不同,並且可以與現實物品互動,要實現這樣的技術,除了3D建模等繪製技巧外,還必須參考更多現實空間中的因素才能實現。

(VR、AR與MR比較)

 

再來,讓我們來看看目前有望應用實境技術的熱門領域

醫療作為一門技術密集的產業與學科,實境技術在用以訓練醫護人員、輔助觀測患者與心理治療等應用層面備受期待,事實上也正在發生,例如「Kortex」這款VR裝置,可以透過微量電子脈衝刺激腦部,搭配視覺的沉浸式體驗,達到緩解失眠症、慢性疼痛,提高集中力等效果,對於壓力大的現代人來說,這類實境醫療輔助裝置及軟體,將有機會成為正式的醫療處方,或是具有龐大商機的保健產品。

(KORTEX:  VR輔助醫療裝置)

社群我們都曾試過在網路上以虛擬身分互動過,可能是一個帶有頭像的匿名帳號,或是可以彼此打招呼的遊戲角色,但未來這件事可能不只存在平平的螢幕上,我們將能如同進入數碼世界一般,直覺地控制自己角色的肢體、和遠方的家人彷彿圍著圓桌吃飯,這就是 facebook收購「Oculus」的原因,或許以後上臉書,不是拿起手機,而是戴上VR頭盔來一場第二人生般的交友。

(Oculus: facebook收購的VR裝置)

直播直播是很有魅力的,現有的遊戲、賽事與個人直播人氣已經告訴我們了這一點,假若以VR形式推出,則會別具一番吸引力,美國的NextVR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VR串流直播服務,以體育賽事及演唱會等大型活動為主要直播內容,未來突破技術標準化、傳輸速度優化等挑戰之後,相信VR直播會成為直播界下一個高級享樂類型。

(NextVR: 當前VR直播龍頭 ​​​​​​)

實境技術的真正瓶頸與希望:仍舊是內容

其實,實境技術從發想到開始,已經講了半個世紀,近幾年終於突破某些關鍵技術,也成功透過某些知名應用打響名號,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總感覺仍是雷聲大雨點小,不夠普及,說穿了,沒有更多代表性的應用軟硬體出現,就無法帶動起最大眾的市場,問題在於,目前實境應用的開發成本仍偏高,在各廠商中又無統一的開發技術標準,於是發展性雖仍然多元但進度卻較預期緩慢,許多有意思的內容發想無法付諸實行,使內容成為技術之上,實境應用最稀缺的資源。

(Vive Wave VR開發平台)

為了解決困境,必須有龍頭大廠出面整合資源,例如2017年HTC 推出 VR 應用商店 Viveport 商店,為的就是這個,推出VR 開發平台 Vive Wave VR,以Android 7.1 為底層基礎,整合開發工具與配套功能,讓開發者可以無需重新建立框架,便可以快速移植VR影片或遊戲,換句話說,就是給了開發者一套樂高積木去堆疊,而不用重新想如何製造積木本身,如此以開發平台加速整體發展的策略,可望引領實境應用走出嶄新規模。

 

對未來硬體技術的想像:實現動漫《刀劍神域》般的世界

曾有人預測過,未來的科技趨勢,不是將所有功能集於一台裝置上,就是分散到生活各處的細小感應裝置中,目前看來兩種趨勢都有可能,HTC Vive 中國區總裁汪叢青說,未來的實境裝置能夠根據需求切換,『透明時是 AR,不透明是 VR』,實現裝置功能整合,但這樣的技術需要分散於日常中的許多感應器配合,如此一來當你戴著一副實境眼鏡走在草原上,可以追逐躲藏起來的那隻寶可夢,可以感受到和牠的距離,不管追多遠,從公園到大廈,牠都會繼續和你玩,不會突然憑空消失,這是將透過多數感應器與高速傳輸網路(例如:5G)實現的體驗,如同動漫電影《刀劍神域》中的想像。

(動漫《刀劍神域》電影,以AR實現獨特的遊戲體驗)

 

結語:

其實,回歸到本質上,不論哪一種實境技術,對於內容來說都是輔助,是創作的其中一種方式,最終的目的還是創造出有趣的內容體驗,實境技術的最大魅力在於有可能製造出一個完全不同於現實的世界,並且讓沉浸者「無違和感」,終極的型態可以逼近於電影《一級玩家》一般,製造理想夢幻的第二人生,倘若真有實現的一天,想必對於現實觀、價值與人生是極具顛覆的吧!

PS.身為動漫迷還是忍不住要說,《刀劍神域》前期劇情使用的VR「完全潛行」技術應該比電影版的AR還要難以實現,因為在使用VR裝置接收虛擬資訊的同時,大腦可以發出訊號控制遊戲中的身體,但現實中的身體卻不會移動,這代表:一.虛擬資訊是直接透過電子訊號刺激大腦神經的,像是《駭客任務》那樣;二.這個機器把大腦傳送給生物動器或運動神經元的訊號給截斷了,想想其實是風險很高的一種裝置啊。

參考資料:

https://technews.tw/2018/03/01/htc-vive-three-years-old/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33731/BN-ARTICLE-33731
http://t.cn/Rup42pO
https://developer.vive.com/tw/wave/
https://nextvr.com/
https://www.oculus.com/
https://www.pixpo.net/technology/0IHkauL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盟媒體集團 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